作为川南饮食文化的鲜活注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华麻辣烫制作技艺正通过青少年研学焕发新活力。7月29日,五通桥区20余名青少年走进牛华镇周记麻辣烫,亲手触摸这门百年技艺的温度,揭开“一锅一串”里的非遗密码。
一、解密:百年技艺藏着哪些独特密码?
牛华麻辣烫的根系,深扎在清代光绪年间的市井土壤里。彼时牛华镇作为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催生了“便捷热食”的需求,挑着铜锅、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一锅沸汤煮百味”的方式,慢慢熬出了这门技艺的雏形。在几代传承中沉淀出“选料鲜、备料细、炒料准、汤底醇”的核心技艺。如今,这道融入市井烟火的美味,不仅是五通桥人的饮食记忆,更成为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

二、体验:青少年如何亲手触摸非遗?
活动现场,孩子们分三组开启实践:“剥蒜小分队”跟着传承人学顺纹轻剥,指尖翻飞间掌握“蒜皮不破、蒜肉完整”的诀窍;“串菜小能手”将厚薄均匀的土豆片、黄瓜段整齐穿串,传承人特意强调“菜串间距要匀,才能受热均匀”;“折葱小达人”则按“一寸段、斜切口”的标准处理葱段,为底料熬制做好准备。“原来麻辣烫的每道工序豆藏着学问!”8岁的梓澄小朋友举着自己串的土豆片兴奋地说。传承人现场演示炒料时,特意让孩子们观察“油温升至180℃时红油泛起的细泡”,让抽象的“炒料准”变得可感可知。

三、扩散:一堂课如何带动全家关注?
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成为了非遗文化的小小传播者。他们互相展示成果,分享剥蒜的小技巧、串菜的想法,讨论中充满对家乡非遗的好奇。“回去要告诉爷爷奶奶,我们常吃的麻辣烫是‘非遗宝贝’,制作很讲究!”一名孩子的话,道出了活动“以小带大”的传播模式,也是非遗从课堂走进生活的具体实践。

四、传承:非遗保护如何迈向更远?
“青少年的热情,是传承最好的底气。”区文广体育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牛华麻辣烫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五通桥区申报省级非遗项目的重点培育名单,将围绕“留住底蕴、焕发生机”,通过整理文史资料和技艺谱系手册、记录传承人口述史、开发“小小传承人”系列体验课程等推进系统性保护,让这门技艺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生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