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助人崔先生激动地向五通桥区司法局的工作人员连连道谢:“真没想到上午刚反映的事,下午就解决了,这效率太让人感动了!”。这温暖一幕的背后,是我区党建引领心连心接诉即办机制高效运转的生动写照,更是五通桥区司法局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鲜活实践。
快速响应,按下为民服务“加速键”
当日9时12分,心连心服务中心的工单系统弹出一条求助热线:反映人崔先生称被一名自称“律师”的男子以法律服务为由骗走800元,希望相关部门能帮忙核实律师身份并追回损失。接到转办工单后,五通桥区司法局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党建+快速响应”机制,以“最快速度、最优方案”解决群众难题。
8分钟后,工作人员与崔先生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事件经过。崔先生系内蒙人,在内蒙古当地有欠薪纠纷,需要律师服务,并通过抖音平台认识到被反映人邓某。邓某在收取800元办案费用后,将案件转交给其他律师,并再次向崔先生索要3000元办案费。崔先生自觉上当受骗,于是想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寻求帮助,追回被骗资金。
统筹借力,激活协同联动“新引擎”
群众所盼即行动所向。工作人员即刻通过全国律师职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核实比对,邓某并非执业律师。区司法局主动扛起“首接负责制”,主动作为,一方面通过镇村组织深挖邓某背景。经过多方了解,邓某为竹根镇村民,现就职于乐山市中区某法律咨询公司;另一方面联动该公司,展开高效沟通,确认了反映人崔先生法律服务纠纷。经多轮恳切协商,阐明法理,邓某、法律咨询公司最终认同处理方案,承诺当日完成退款。
当日下午15时20分,反映人崔先生主动致电五通桥区司法局,确认已收到该法律咨询公司的全额退款,并对此次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从工单弹出到圆满解决,仅用6小时。这场与时间的赛跑,跑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司法速度”,更跑进了群众的心里。
深化普法,筑牢法治意识“防火墙”
为民解忧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以来,区司法局持续深化“八五”普法,以“法律七进”为抓手,“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20余场次。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典”进企业、乡村活动9场,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民法典等资料3200余份,送出普法围裙、环保袋、凉扇等实用宣传品3400余件。更借力短信平台,精准推送普法短信逾160万条,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1147名,为基层治理厚植法治沃土。
民生枝叶事,初心总关情。这场半日解忧的“速决战”印证,只要将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人民满意奉为第一标准,党建的红色引擎便能驱动服务效能不断跃升,让“心连心”的暖流真正抵达民心深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