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资讯 政务公开 政府领导 五通桥区情 部门乡镇 政民互动 办事服务 生活服务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
五通桥打造全省稻姜轮作效益稳粮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3-04-12 16:58    来源:区信息中心      字体:    特大    颜色: 绿
打印 分享到: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稻立根本美好“姜”来

五通桥打造全省稻姜轮作效益稳粮新标杆

园区道路宽敞平坦,连体大棚排列成行,村民忙着春耕春种……日前,记者走进五通桥区稻姜现代农业园区看到,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退林还田

效益颇丰助农增收

“五通桥区稻姜现代农业园区以稻为本、以姜增效,通过‘稻姜轮作、粮经复合’模式,努力打造全省稻姜轮作效益稳粮新标杆。”五通桥区冠英镇党委书记刘驰介绍,园区2021年确定为省级培育园区,用6个月时间成功创建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是全省首个稻姜轮作现代农业园区。覆盖五通桥区冠英镇4个村,总面积1.6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约6000亩,辐射周边2镇7村、1万余亩。

“在智能大棚里种植反季节生姜,使用地暖管、水肥一体化技术,亩产约1500公斤,每公斤近60元,每亩利润可达4至5万元,利润比应季生姜翻番。”在园区智能大棚生姜种植现场,冠英镇许村种姜大户许红向记者介绍,目前他已带动400多户村民种植生姜900多亩,实现人均每年增收2万元。

“园区内‘水稻—生姜—蔬菜’科学轮作,既保证粮食稳产又发展特色产业。”刘驰介绍,一田三季,同田多收,推广“水旱轮作”生态农耕模式,稻、姜、菜轮作,每亩土地年总收益可达3万元以上。整个园区可实现综合年产值1亿元以上。

效益颇丰的背后,是艰辛和不易。园区建设之初,需要腾退大面积低效苗木进行复耕复种,腾退已经多年种植苗木的土地,部分群众意见很大。为此,镇里村上党员干部不厌其烦地入户走访、夜话交流,做好群众思想沟通工作。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大家都种苗木了,良田荒废了,就没有粮食!”一位83岁的老党员站出来,语重心长地向乡邻们解释,“十几年前苗木行情好,是我带头种下苗木,现在政策变了,苗木市场不景气,我们搞稻姜园区,我也要站出来当第一个腾退苗木的人。”

在冠英镇党员干部的努力下,短短3个月,园区内完成了520余亩低效苗木的腾退工作,发展为粮油种植地。

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新业态

冠英镇探索打造“党群同心”工作法,坚持产业发展、村庄设施、公共服务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建成占地1400平方米的园区综合服务中心,集成园区展陈、党群服务、数字农业、专家智库、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电商销售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由曾经的打米机房改造的挖断山村农耕馆,主要陈列农耕时期,传统水稻农耕农具和老式生活用品,向人们展示着以往的生产生活轨迹,展示农耕文化。

成功创建乐山市首个全省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依托园区建有稻姜轮作试验示范点,配套稻姜文化研学区,并打造稻姜文化沉浸式情景剧等,累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为稻姜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持。

作为返乡创业者,五通桥区科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鹏宇参与到园区的农业发展中来,为村民提供了“耕、种、防、收”的全程化服务,不仅降低了村民的种植成本,同时土地租赁、到园区务工也为冠英镇以及周边村镇的村民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园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利益联接机制,以水乡食品、龙王米业、德昌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周边订单农业生产5890亩,促进农民增收。2022年,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2万元。

“园区建起来了,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家里的土地都用来稻姜轮作致富增收,有劳力的就去生姜打工队边打工边学习稻姜轮作的致富技术,我们村还腾退了168亩低效苗木用于连片粮油种植,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在姜博馆演出的稻姜文化情景剧中,参加情景剧演出的村民向人们讲述着他们的新生活。

刘驰表示,下一步,五通桥区稻姜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将锚定“升星提档”工作目标,持续推进退林还耕,再打造1000亩优质粮经轮作种植区,加快建设生姜脱毒苗基地,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核心区农业主题公园、稻姜主题大环线、农耕体验走廊,完善园区农业观光、农耕文化、农事体验。培育一批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人才,以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