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通桥区西坝镇在基层治理中引入积分制管理,将积分制、志愿服务的内容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深化内容与形式,鼓励村民在产业发展中互帮互助,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7月3日,在西坝镇向荣村,身穿红马甲、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们,正在村里葡萄种植户地里帮忙给葡萄套袋。
向荣村志愿者在帮种植户的葡萄套袋
这不是当地志愿者参与的第一起助农行动。几天前,村民曾凡易因病住院,他种植的两亩巨峰葡萄无人帮忙套袋。村“两委”依托村里推行的积分制管理办法,迅速组织村民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助农小队”,顶着烈日用时3天帮助老人完成葡萄套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邻里互助的深厚情谊。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西坝镇同心村。今年春天,村民许兴志准备对3亩多柑橘进行嫁接,但是老人劳动力有限,而当时恰逢农忙,老人请不到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同心村“两委”同样用积分制组织了党员志愿者和村民,大家齐心协力帮许兴志完成了果树嫁接工作。如今,嫁接后的果树长势良好,许大爷估计明年就能进入收获期。
同心村志愿者在帮村民查看柑橘嫁接生长情况
为什么这么多村民愿意加入到产业互帮互助中来?答案都在西坝镇各村张贴的积分制管理办法中。
“我们的积分制在公益服务方面给的积分比较高。比如家庭和睦一年能得5分,但是今天大家来帮村里农户套袋,一次就能得到5分,比其他项目得分更容易,也更好地调动了大家互帮互助的积极性。”向荣村党支部书记侯远鹏告诉记者,“参加两次这种互助活动就能有10个积分,可以到我们的积分超市兑换一支牙膏或者一个保温杯,满50积分能兑换一箱水果,积分越多能兑换的物品价值就越高。这些举措让大家的善意得到更多回报,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而且互帮互助也能加深邻里感情,促进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一股温暖力量。”
据记者了解,目前积分制在西坝镇9个村1个社区已全面推广,覆盖乡村治理、环境整治、矛盾调解、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通过“党员牵头+群众响应”模式,利用西坝豆腐文化节、端午活动、“七一”建党节等活动,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增加向心力。“志愿积分制提高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激发村民志愿服务热情,调动村民主动性,吸引很多村民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构建基层治理服务链条,拓宽和畅通志愿者参与村居治理、服务群众的渠道。”西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罗莉表示。
(转自:乐山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